极简投研: 功能性保护套管国内龙头——骏鼎达

  • 2025-07-28 21:26:08
  • 709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575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一、骏鼎达概述 广东省深圳市骏鼎达04年成立,24年上市,主营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具体包括功能性保护套管(81%)、功能性单丝(2%)、配套商品(16%)。

功能性保护套管,以聚酯(PET)、尼龙(PA)、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为基础,通过纺丝、编织、纺织、挤出、复合等工艺加工成型,旨在为线束系统、流体管路等提供耐磨、隔热、防撞击、屏蔽、抗爆破、防火、降噪等安全防护作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等多元领域。

公司是功能性保护套管行业的国内龙头,在汽车领域,市占率30%。 二、功能性保护套管行业 1)应用分散&市场不大&增长较快:①国内汽车用功能性保护套管市场规模约60-80亿元,预期年化增长率30%,全球约150亿元;②国内工程机械用保护材料需求约15亿元,轨道交通约10亿元,复合增速8%-10%;③通讯电子领域(AI服务器、5G基站)需求快速释放,全球市场规模约50亿元;④医疗、储能、光伏等新兴领域合计市场规模约20亿元。

2)国外主导:①在汽车用功能性保护套管领域,第一梯队是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如辉门、德芬根、瑞纳智等,在原材料质量和产业规模上均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具有多年的研究和技术积累,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单位产品附加值高,在尖端产品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主导高端市场,但是价格高、响应慢;②在国内工程机械用保护材料领域,外资品牌(如德芬根)仍占高端市场70%份额,国产化率不足30%;③在通讯电子领域,安费诺、泰科电子等国际客户主导,骏鼎达通过间接供货英伟达铜缆保护套切入高端供应链;④在其他新兴领域,外资企业布局较少,国内以小企业为主,骏鼎达在医疗导管、储能防火材料领域已获订单。

3)国产替代:行业第二梯队是产品系列化、规模化的国内领先企业,如骏鼎达(30%)、宁波诗兰姆(20%)、丰茂股份等,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持续提高,与国外优势企业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与国际巨头相比具有成本低、贴近客户、反应灵活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4)市场分散:除了外资和国内头部企业外,还存在诸多中小企业,如必得科技(603283)、天普股份(605255)等上市公司,但业务聚焦度较低,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三、骏鼎达的投资逻辑 骏鼎达是24年上市的,可参考的资料并不多,最重要的资料是公司自己的招股说明书。

骏鼎达虽然与国外厂商在技术上和市占率上仍存在差距,但是在功能性保护套管行业,大约是国内龙头,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公司有三大优势:

1)技术优势:掌握材料配方开发、结构设计及成型核心技术,拥有25项境内发明专利及112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技术已接近外资水平。

2)产能优势: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材料改性→设计→制造),覆盖从材料改性到产品成型的全链条,满足定制化需求,响应速度优于外资竞争对手,良品率95%高于行业平均90%。

3)客户优势:在如上优势的基础上,公司积累了客户优势,一般而言,与客户签订“协议锁定订单”,这意味着供应商替换成本高,合作时间较长。

对于公司的未来,有两大看点:

1)国产替代:

公司人力及运营成本较国际巨头低30%,产品价格低20%-30%,技术接近外资水平,与此同时,面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反应更快。

根据如上分析,外资在汽车用保护套管领域占据高端;在工程机械用保护套管领域市占率大约70%;在通讯电子用保护套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2)市场拓展:

在汽车领域,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3%,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营收同比增长70%。背后的原因是,高压线束保护套管单车价值量提升,从燃油车的50元,提升至新能源车的150元,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优先选择物美价廉的国内厂商。2024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预计突破40%。

在高端制造领域,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对轻量化、耐候性材料需求增加,公司产品适配性强。

在储能领域,配套华为储能柜防火材料、英伟达铜缆保护套,2024年订单量同比+70%。

在其他拓展,公司计划切入航空航天、风能、光伏及医疗领域,相关产品研发已启动,预计2025年逐步贡献收入。

海外扩张,墨西哥工厂2025年投产,瞄准北美新能源车企(特斯拉、Rivian)及工程机械客户。

总之而言,公司前景广阔,一方面,干掉存量对手,一方面,吃掉增量收益。因而,预期公司在未来会保持现有约20%的年化增长率。 四、骏鼎达的估值 公司的净利润,23年=1.4亿,24年=1.76亿,取20%的年化增长率,25年=2.1亿,30年=5.2亿。

24年上市以来,公司PE高值=33,PE低值=20,PE中值=27。

截至25年7月3日,公司市值=41亿,动态PE=21,静态PE=23,处于历史低位。

取25倍PE,截至25年年报,公司市值=52.5亿,盈利空间28%;截至30年,公司市值=130亿,盈利空间217%,年化收益率23%。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