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忍无可忍, 比亚迪高处不胜寒
- 2025-07-31 10:02:44
- 524
全文共1089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最近汽车圈是不是特别热闹?王传福这个一向低调的技术男, 竟然在公开场合数度哽咽, 还高喊着"中国汽车要在一起". 说实话, 看到这一幕, 我这个跑了十几年车圈的老司机, 心里五味杂陈. 要我说, 这哪里是什么煽情时刻, 分明是一个行业老大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从技术男到行业公敌
你有没有发现, 这两年比亚迪越火, 王传福的日子反而越不好过?2024年新能源销量破300万, 全球排名前三, 按理说应该是春风得意才对. 结果呢?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油箱问题, 网上黑公关满天飞, 连个500万辆下线庆典都能被同行冷嘲热讽.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我记得几年前, 王传福还是那个埋头搞技术的工程师, 刀片电池、DM-i混动, 一个个技术突破让人眼前一亮. 那时候大家还夸他是"技术狂人", 现在好了, 成了众矢之的. 估计很多人心里都在想:凭什么你比亚迪能一家独大?
黑公关满天飞的背后
最让人心里发凉的, 还是那些满天飞的黑公关.比亚迪官方都忍不住悬赏500万征集黑公关证据了, 你说这得被黑成什么样?
我朋友老张, 做了十几年汽车媒体, 私下跟我说:"现在这个圈子,真的是什么招数都有.技术比不过,就开始玩阴的."确实, 当产品力拼到极致的时候, 有些企业就开始动歪心思了.说句老实话, 谁家车企没点小毛病?但专门盯着一家使劲黑, 这就不是正常竞争了.特别是那些带节奏的自媒体, 今天说你电池不安全, 明天说你技术有问题, 反正就是要把你往死里整.
王传福一个搞技术出身的, 哪见过这种阵仗?以前埋头研发就行, 现在还得天天防着背后冷箭, 这心情能好才怪.
油箱门事件的真相
最近这个油箱事件, 更是把王传福推到了风口浪尖.长城汽车一纸举报, 直接把比亚迪告到了相关部门, 理由是常压油箱不符合国六标准.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坦白讲, 这里面的技术细节挺复杂的. 简单说就是,高压油箱成本高但合规, 常压油箱便宜但可能不达标. 比亚迪声称有技术专利能让常压油箱也达标, 但具体怎么做的, 外人不得而知.
问题是, 这种举报本身就很耐人寻味.长城汽车魏建军前脚刚说"汽车界恒大已经存在", 后脚就实名举报比亚迪, 你说这时间点巧不巧?
我觉得, 真正让王传福气愤的, 不是技术争议本身, 而是这种"明枪暗箭"的竞争方式. 大家都是做汽车的, 有技术分歧可以讨论, 但搞成现在这样, 确实让人寒心.
在一起还是各自为战
8月份那个500万辆庆典, 王传福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真的是发自肺腑.你看那个会场, 摆了十几款中国品牌新能源车, 标语写着"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这格局确实够大.
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蔚来的李斌, 都发声祝贺, 称王传福是"带头大哥".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吉利选择了沉默, 长城更是直接怼回去, 说什么"不要被道德绑架", "先打一架再在一起".
说真的, 看到这些回应, 我心里也挺复杂的. 一方面, 王传福想团结行业的想法是好的, 毕竟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 中国车企确实应该抱团. 但另一方面,商场如战场, 每家企业都想活下去, 凭什么要认你比亚迪当老大?
高处不胜寒的真相
最让人感慨的, 还是王传福在台上哽咽的那一刻.一个50多岁的男人, 在众人面前失声痛哭, 说"中国汽车终于站起来了". 那一瞬间, 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得意, 而是一个被误解、被攻击的技术人的委屈.
要我说,比亚迪现在就是典型的"高处不胜寒".销量第一了, 但树敌也最多;技术领先了, 但被黑得也最狠. 王传福想做行业领袖, 却发现同行们并不买账.
想想也是, 当年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候, 其他手机厂商是不是也这样?现在的比亚迪, 就像当年的诺基亚, 站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对立面.虾哥有话说:说句大实话, 王传福这次是真的被逼急了. 从技术男到行业领袖, 这个角色转换确实不容易. 面对黑公关、同行质疑、舆论压力, 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话说回来, 既然选择了做老大, 就得承受这些压力. 中国汽车要走向世界, 内斗是没有出路的, 但怎么团结,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你们觉得, 王传福这次的呼吁, 能让汽车圈真正团结起来吗?
- 上一篇:汪藏海人设天花板再进化
- 下一篇:连救人小伙说以为再也没法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