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大跌33%, 大众发布史上最惨半年报业绩!
- 2025-07-31 19:39:51
- 482
在特朗普政府那颇具争议的关税政策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双重夹击之下,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巨擘大众汽车集团,此刻正深陷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从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业绩报告来看,2025 年上半年,其营收数额达到了 1584 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看起来是波澜不惊。然而,深入探究其利润数据,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其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 33%,仅为 67 亿欧元;税后利润更是惨不忍睹,跌幅超过 38%,最终定格在 44.7 亿欧元,这一结果远远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值。
面对如此惨淡的半年业绩表现,作为看客的我们也不免倒吸一口凉气,大众可谓是用自身经历,给全球汽车行业上了一堂生动且残酷的关于 “关税 + 转型” 双重打击的公开课,让人深刻认识到行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关税利刃
大众管理层在解读惨淡业绩时,将矛头直指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其中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直言不讳:“我们在美国面临的关税壁垒陡然提升25%,仅上半年就无情吞噬了13亿欧元利润!”
美国所实施的高额关税,其负面影响是多层面的。对于大众的电动车业务而言,原本就不算丰厚的利润被进一步吞噬,使得电动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诸如奥迪和保时捷等,由于目前并未在美国本土进行投产,这就导致它们不得不承受高达 27.5% 的进口税重压。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倘若不调整产品价格,那么就只能自行承担这部分沉重的税赋成本,这无疑会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极大的挤压;而要是选择提高产品售价,又极有可能面临失去美国市场份额的巨大风险。毕竟,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一旦产品价格上涨,他们很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更为经济实惠的竞争品牌。从这一点来看,当下大众迫切需要与美国方面达成一项类似于 “特朗普式协议” 的解决方案,以缓解关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关税更深远的地震发生在产业链层面。众所周知,电动车制造高度依赖精密的全球零部件协作网络,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粗暴地打乱了这一精密节奏。尽管德系车企在美国具备一定本土化基础,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精尖部件与复杂软件系统,短期内难以实现供应链闭环。这已非简单的成本叠加,而是对全球汽车产业数十年构建的高效协作体系的撕裂。由此来看,当政策变量彻底失控,整个制造系统的韧性也将濒临崩溃,这无疑是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创伤!
中国困局
当西方市场阴云密布,大众将更多希望投向东方。然而,其2025上半年在华表现令人揪心,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在华总销量同比下滑3%至131.38万辆,更触目惊心的是纯电动车交付量亦暴跌34.5%,仅交出5.94万辆的成绩单。
回溯2024年,大众在华销量已大幅下挫9.5%,全年交付292.81万辆,规模惊人地退回到2012年水平。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竟成了大众全球版图上塌陷最严重的区域。
面对在华电动化转型的举步维艰,大众并非毫无动作。在 2025 年下半年,大众计划上市首批基于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所打造的全新车型,试图通过产品的本地化创新来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 2026 年和 2027 年,大众还制定了宏伟的计划,预计推出约 30 款全新的电动化车型,进一步丰富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矩阵。
此外,出口战略也成为了大众中国战略的一个全新维度。大众计划将中国打造成为面向亚洲及中东地区的出口枢纽,为此,还将帕萨特的生产基地从南京迁至宜兴,以便更好地适配电动化升级布局,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但以上布局能否激活“中国引擎”,仍需时间严峻考验。
车叔总结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老牌劲旅,曾经在汽车制造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然而,如今却在关税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陷入了如此困境。从其惨淡的半年报数据以及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所面临的重重挑战来看,大众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虽然大众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推出本地化车型、制定出口战略以及进行内部重组等,但是这些措施能否真正帮助大众走出困境,重新恢复往日的辉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就如同古人所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大众汽车集团未来的发展之路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