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投资热土”魅力不减

  • 2025-07-26 06:19:46
  • 470

杨曦李悦佳(实习生)

7月8日,丹麦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在天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拟投资约8亿元启动天津生产厂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建设完成;

眼下,德国百年企业安迈铝业集团正着手在青岛新建一座煅烧氧化铝工厂,该项目将使煅烧氧化铝产能翻倍,满足不断增长的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电池需求;

……

这是跨国企业加码投资中国的生动缩影,一系列数据同样体现出这股投资热潮的强劲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上,参展境外企业比例增长至35%,吸引了170多个国际代表团参会,实际参展商达到1200家。

“中国仍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多家在华的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展现出中国这片“投资热土”持续不减的魅力。

超大市场规模稳中有进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上半年,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稳”的主基调没有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步伐坚定。

数据显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稳中有进的背后,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显著,“世界市场”空间广阔。

6月25日,空中客车与中国民航在北京举办合作40周年纪念活动。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空客民用飞机的最大单一国别市场,合作覆盖全生命周期。空客2025年全球市场预测显示,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航空运输市场,新机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近1/4。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与内生动力。”巴西中国商贸文化发展合作协会会长马里奥·埃斯特雷拉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

经济创新转型全球瞩目

“新”动能持续累积。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充分利用人才红利优势,提升全球竞争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在华发展38年,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在应用创新方面,施耐德电气通过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对上海普陀和无锡两座老工厂进行改造提升,树立传统产业转型标杆。

爱普生坚持“科技+本地化”方针,从推出首款墨仓式打印机到本地化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再拓展至多元应用场景的共享绿色打印服务,将海量应用场景与技术迭代升级相融合。

“中国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任埃迪·桑切斯·伊格莱西亚表示,“推动着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路径”。

经济增量政策持续推进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靶向精准、综合性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发展信心。

2月19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对外公布,在“外资24条”基础上,方案进一步提出20项政策举措。

7月3日,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介绍,商务部围绕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持续推出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下半年将重点办好“投资中国”标志性展会及其他招商活动,生动立体展现中国良好营商环境。

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外公布,提出要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今年以来,我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摩洛哥前经济和财政大臣瓦拉卢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5.3%的增长,充分证明中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