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 谷歌收购了Android, 这让它变得更好还是更糟了?

  • 2025-07-12 20:51:37
  • 187

20年前的今天,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Android, Inc.的小型初创公司,这笔交易或许可以说是谷歌“史上最佳交易”。

Android创始人安迪·鲁宾 (Andy Rubin) 和克里斯·怀特 (Chris White) 最初的目标是打造一款数码相机操作系统,但在2004年未能吸引到投资者后,他们转而开发移动操作系统,并开始推销他们的新项目,寻求投资者的支持。谷歌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巨大潜力,但他们没有投资Android,而是在2005年7月直接花5000万美元收购了Android。

从金额上看,这笔交易似乎微不足道。相比之下,谷歌在2011年收购摩托罗拉的金额高达125亿美元(那一年诺基亚的市值也仅剩230亿美元),收购Nest的金额为32亿美元,收购YouTube的金额为16.5亿美元。收购Android的5000万美元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这却是谷歌的一次极其成功的“防御性”收购,因为谷歌意识到,计算市场正在向移动端转移,如果自己无法控制移动操作系统,竞争对手就可以利用Android平台削弱谷歌的搜索和广告业务。而搜索和广告业务一直以来都是谷歌的盈利来源。

但你可能会说,Android在被收购之后充分借助了谷歌的资源,这个小型初创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并有充足的资金和时间开发基于Linux内核的强大操作系统——这是Android迈向开源模式的关键一步,对于吸引其他公司加入开源联盟至关重要。

谷歌又花了两年时间才推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并与HTC、三星、摩托罗拉和高通等公司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对抗苹果和黑莓等封闭的生态系统。

2008年,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HTC Dream/G1发布,正如人们所说,接下来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传奇:Android迅速取代了当时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塞班和黑莓,并与苹果的iOS形成了双头垄断。它变得无处不在,家喻户晓,甚至你的爷爷奶奶都可能知道。而对谷歌来说,Android有点像一匹特洛伊木马:用“免费”的操作系统吸引所有人,却要求默认安装谷歌的应用程序、搜索引擎、应用商店和浏览器(中国市场除外,接口被各大厂商“劫持”了)。

如今,Android已通过Google Play商店、广告和搜索流量每年为谷歌创造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它是谷歌整个移动业务的基石,将全球40亿Android用户置于谷歌的大旗之下,并为谷歌提供源源不断的用户数据,以支持其广告业务。此外,Android的应用范围已从智能手机扩展到平板电脑、电视、智能手表、汽车,以及即将推出的智能眼镜和XR头显。

但当Android用户迎来这个20周年纪念日时,不禁要问自己一个问题:Android因为谷歌而变得更好还是更糟?我不是在谈论Android v0.0(2005年的Alpha版本)和今年的Android 16哪个更好——20年的发展显然让软件体验变得更好了。但是,如果Android一直未被谷歌收购,未来会更好吗?

想做这种预测并不容易,我们可能会看到两种结局:

Android将会悄无声息地销声匿迹

如果没有谷歌发起的开源合作协议,仅靠Android, Inc.这种小型初创公司将难以与三星、HTC、摩托罗拉、高通等主要厂商合作——所有这些厂商对Android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且,如果没有谷歌的资金注入和开发资源,Android可能早就因为初期“难用”的体验而消亡了。正是2007年iPhone的发布迫使开发团队重新思考Android的触控UI 设计,但没有谷歌的资金,这项重新开发可能永远不会进行。

或许会有其他公司收购Android

例如:微软可以利用Android来强化其Windows Mobile平台,并将其与Vista系统协同发展。三星可以收购Android,并将其打造成自家的专有操作系统,不用再开发自家蹩脚的Bada和Tizen。又或许像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会收购Android,以强化其数据收集生态系统和广告业务。但如此一来,Android开源项目、各种自定义UI和OS,甚至三星Galaxy手机和华为鸿蒙,都可以和我们说再见了。无论如何,我们都将看到一个更加分散的移动操作系统格局,更多的平台、更少的开放性(即使Android已经越来越偏离其开源的初心)。

总之,Android在失去谷歌这种巨头扶持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生存并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如今与苹果iOS打成“七三开”的优势局面。因此个人认为,谷歌收购Android是普通消费者能得到的最佳结果,即使现实情况的某些方面并不理想(逐渐被谷歌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