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观察: 政策引导供需改善;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
- 2025-07-25 21:33:05
- 797
近期,多晶硅期货价格显著反弹引发市场关注。自2025年6月25日触底30400元/吨后,多晶硅主连价格最高反弹幅度达51%,产业链上游价格回暖信号明显。这一变化与中央层面对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的持续发力密切相关,政策引导行业供需格局优化,推动产业链逐步企稳。
政策密集出台引导行业治理
2024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反内卷”信号,明确遏制低价无序竞争。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年度任务;2025年6月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细化监管框架。至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及工信部制造业座谈会相继强调依法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政策信号持续强化。
2025年7月3日,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聚焦行业生态建设与产能优化。会议强调,将通过法律与市场手段引导企业提升技术品质,避免低质同质化竞争。政策层面对供给端的主动干预,为行业淘汰低效产能、改善供需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一系列政策不仅缓解了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为头部企业创造了更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落后产能逐步退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技术迭代加速的长期趋势进一步明确。
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信号显现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上下游环节。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截至2025年7月16日当周,n型复投料与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回升至4.17万元/吨和4.10万元/吨,较6月下旬涨幅超20%。现货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反映出下游需求企稳与市场信心的恢复。
硅片环节价格同步反弹,主要受两方面驱动:一是多晶硅成本上涨的传导效应;二是企业主动减产降库存。多家硅片企业自7月起执行减产计划,供应缩减叠加库存下降,推动供需关系改善。据行业反馈,头部硅片厂已采取封仓措施,后续报价上调预期增强,但最终落地需观察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的接受度。
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亦不容忽视。2025年7月17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对多晶硅期货实施交易限额,旨在抑制过度投机、稳定市场预期。此举不仅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也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成本管理环境,促进长期健康发展。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关键阶段。随着“反内卷”政策深化,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与产业链价格企稳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清晰。
本文源自:金融界
- 上一篇:温州大桥车祸岁摩托车手坠海身亡
- 下一篇:全球爆火一娃难求